小蝸牛慢慢爬
——教案
寺坪小學 張品香
教學目的:
1.掌握蝸牛的基本形象特征,正確地畫出不同形態的蝸牛。
2.通過畫蝸牛,學生能掌握畫圓形動物的方法。
3.培養學生善于動腦和善于想象的能力。
教學重點:認識圓形并用基本形畫蝸牛。
教學難點 :畫出蝸牛的不同動態。
教具準備:
1.老師準備:彩色粉筆、多媒體。
2.學生準備:塑料水彩筆、美術課本、圖畫紙。
教學過程:
一、前置學習:
1、歌曲導入。
(1)播放歌曲《蝸牛與黃鸝鳥》,學生聽歌曲交流感受。
(2)談話:在夏天的雨季里,同學們都見到過蝸牛爬行的情景,看它那背著自己的“小屋”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動的姿態,真惹人喜愛。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愛的樣子畫下來呢?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畫蝸牛。板書課題:蝸牛
2、自主學習。
(1)出示蝸牛圖片學生欣賞,討論蝸牛的身體結構。
(2)怎樣畫蝸牛呢?先分小組討論,然后準備全班交流。
(小組合作學習,老師深入小組參與討論。)
二、交流釋疑:
1、全班交流。
小組代表上臺講解怎樣畫蝸牛。
(演示畫法,邊演示邊講解)。
2、教師點拔:
(1)講解怎樣畫各種姿態的蝸牛。
師:蝸牛喜歡在潮濕的地方活動。它們有向前爬行的,有向后爬行的,有抬頭的,有低頭的等各種不同的姿態。這些神態各異的蝸牛,我們該如何去畫呢?
(出示蝸牛動態變化分析圖一幅)
抬頭的 向前爬的
后爬的 低頭的
(教師設問,各種姿態的蝸牛哪里在變動?)
(2)教師總結蝸牛動態畫法規律。
強調:蝸牛不同動態的畫法主要是肉體的變化,圓殼不動,因此畫蝸牛先畫圓殼,再根據蝸牛的不同動態畫出肉體及觸角。
(3)啟發引導學生繪畫:
師:蝸牛喜歡在什么地方爬行?
師生共同討論:如何讓蝸牛自由自在地爬行。
(出示范畫:蝸牛在潮濕的草地上爬行。)
教師:請同學們看示范畫,畫面上的蝸牛是在干什么? 上:天空上有什么?(烏云)是什么顏色?草地上有什么?(花草、蘑菇)是什么顏色?
3、課堂練習。
師:同學們,如果你是一只蝸牛,會喜歡什么樣的活動呢?
如默默地爬行,與另一只蝸牛親熱地說話等。請兩名同學說出自己要畫的場面。
作業要求:在草地上畫出不同姿態的小蝸牛(最少五只)。
注意事項:
①抓住蝸牛圓殼和肉體的畫法特點。
②注意圓殼和肉體的比例關系。
③色彩要活潑鮮艷。
(教師巡視指導,發現問題及時糾正。)
三、鞏固拓展:
1、展示評價。
2、播放手工作品,學生欣賞,鼓勵學生用其它方式來表現蝸牛。 |